Q:寶寶1歲1個月,對於想要的東西堅持一定要拿到手,不然就大哭不罷休,例如吃飯 時,原以為是因為把她抓到餐椅上坐,她不肯才大哭,後來把青椒放她碗裡,她自己拿 起青椒啃竟然就不哭了,她根本沒有吃過,怎會如此堅持?而且我不知怎麼判斷她哭的 需求?曾試著用緩和堅定的語氣跟寶寶說:「媽媽知道你想要…」,有時候管用但有時 候不管用,很傷腦筋! A:父母學堂講師/諮商心理師,李依親以幼兒心理角度建議: 周歲,是寶寶各種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。情緒方面,好奇的感覺開始萌芽,寶寶對於沒 碰過、沒看過的東西充滿興趣,什麼都想知道,這就是日後「學習動機」的雛形。同 時,寶寶也開始會走路,可以自己探索的範圍更大了,即使跌跌撞撞也想要嘗試看看, 這就是寶貴的「挫折承受力」。有時候自己做不到,寶寶發現可以用簡單、熟悉的疊字 單詞,例如:媽媽、車車,來獲得需要的幫助,這是一種「問題解決力」。 在這些能力發展的過程中,有些寶寶因為氣質上堅持度較高、注意力不容易轉移,又還 沒辦法講清楚,就容易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,這時候爸媽不妨這樣做: 1.判斷需求:根據眼神注視焦點、手指方向、動作企圖,或是語音的類似性,猜 測寶寶是「想要」還是「不要」,而想要的目標又是什麼。 2.協助表達:用符合寶寶程度的語句,幫助他說出需求,即使猜錯了,也要幫他 說:「不是這樣啊」,再繼續猜測其他可能原因。溫柔擁抱寶寶,幫他說出心裡的挫 折:「媽媽聽不懂,寶寶好難過...」,也有助於安撫情緒。 3.接納挫折:有時候,寶寶真正的內心話就是難以猜測;媽媽的回應「有時管 用、有時不管用」是很正常的現象;只要越來越管用,就表示當媽媽的已經很棒了。 當爸媽接受自己也有做不好的時候,並且對「越來越好」充滿期待,同時允許並陪伴寶寶 經歷這段難受的過程,就是在為寶寶打造能夠忍受挫折的高EQ哦! 立即報名父母學堂免費試讀